沈帥青:功課多到無得瞓 重質不重量

City

發布時間: 2018/10/15 00:1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台灣一名父親看到孩子做功課到凌晨仍無法入睡,將課本撕爛、為兒子轉校。亞洲學生普遍課業繁重,港童功課量更是全球第二高,家長及政府皆有責免孩子淪為功課奴隸。

任職攝影師的林清華,得悉孩子該晚的功課是由課本第9頁抄到30頁,若寫錯字還會被罰抄,與家人商量及得到同意後,將課本撕爛並為孩子轉校。他表示抄寫毫無意義、填鴨式教育抹殺孩子興趣,在Facebook上載其兒子的小五課本被撕碎的照片後,引發網民熱議。

若說課業繁重,東亞皆難與本港匹敵。前年公布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顯示,港童功課量在全球46個地區及國家中略低於俄羅斯,排名第二,53%本地學生每日用超過1小時做功課。其弊端明顯不過,港生學習動機、自信心、學習興趣及投入度排全球尾三,無疑與教育原意相悖。

港生缺乏學習熱誠之餘,遊樂場協會今年公布的調查顯示,6至24歲年輕人當中近7成睡眠不足,逾3成感到抑鬱及焦慮。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更反映,15至24歲學生的自殺率在2012至2016年間上升76.1%。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立法會上被問及會否訂明每日家課的數量上限時,回應指數據及討論不足、採取一刀切措施可能妨礙學校行政或教學。所謂合理功課量,或因人而異,但美國全國教育協會目前建議10分鐘理論,即小一功課不應超過10分鐘完成,每升一年級再加10分鐘。

號稱零功課的芬蘭式教育早已羨煞各國家長及學童,減功課亦看似是目前一大趨勢,例如南韓政府前年全面取締初小學生功課,因當地一項調查發現44.6%家長自認「Edu-poor」,即「為孩子補習到破產」。

中國內地政府為減少近視,亦在上個月實施《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寫明學校及有關部門有責為學生減壓,例如不為小一及小二生布置功課、規定小三至小六功課時數不超過60分鐘。

本地家長為避開功課壓力,或選擇報讀國際學校、去海外讀書,重視全人發展的happy school如浸信會天虹小學,亦在本地愈趨受歡迎。但教協今年公布的調查指,69%受訪教師認為功課偏多的原因是操練、應試文化驅使。港府縱使能夠設功課量上限,家長又能否真正為孩子着想,拿出將課本撕爛的決心、不讓孩子過量補習,為他們減學業壓力?

各地政府減學生壓力

  • 法國:教育部長布蘭克爾去年上任後宣布的首項政策,是禁止學校布置家課,只可布置在校內便可完成的功課,旨在改善學生與家人的關係。
  • 美國:佛羅里達州馬里昂縣去年7月起,取消所有小學功課,改為要求家長與孩子每晚共同閱讀20分鐘。當地政府引述過去研究,指做功課無助提高成績。
  • 新加坡:教育局本月初宣布,將在明年起取消小二生的年末考試、小一至二的所有計分評估、及中一生的年中考試。小三、小五及中三的年中考試,亦將在2021年前陸續取消。

撰文 : 沈帥青